《打開一顆心》《云岡》《良渚》《向往》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22年第四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
發布時間:2023年03月03日 10:13 | 來源:中央新影集團 | 手機看新聞
3月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對外發布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推薦2022年第四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的通知》,從全國選送的141部紀錄片中推選出42部2022年第四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中央新影集團攝制的《打開一顆心》《云岡》《良渚》《向往》四部作品入選。
《打開一顆心》
這是首部系統聚焦“心臟“的系列科學紀錄片。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心臟疾病一直都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2022年6月23日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的數據推算,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55萬——相當于一個中等縣城的人口。而另一方面,心臟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是人類醫學進步最有力的見證。超越想象邊界的大膽發明,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新材料新器械,成為人類近百年來社會、歷史、科技、觀念、情感等諸多維度進步變化的縮影。
六集紀錄片以醫學為切入點,從心臟整體,到心臟中的某個具體結構,逐層揭開這個器官鮮為人知的真相:強大與脆弱、神奇與普通、精密與遺憾……通過“科學主講人”串場、實景動畫等形態創新,在故事與實驗中,展現人類在攻克心臟疾病過程中認識心臟、探索身體的非凡勇氣和智慧。
《云岡》
云岡石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石窟群之一,它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它開鑿于北魏文成帝時代,歷時60多年。云岡石窟給一段平面的歷史畫卷添加了立體感,它集當時世界頂級雕塑藝術與傲視天下的政治豪邁于一體,用宗教信仰的獨特方式,凝固了一幕鮮活的歷史風云。本片圍繞云岡石窟的建造歷史說古道今,在有限的時間里展現出一個王朝興亡史,帶領觀眾走進了云岡石窟深處,讓觀眾重溫那一段民族文化融合中的曲折與必然。
《良渚》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4300年,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下游的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和上海西部,截至目前共發現了六百多處遺址。長久以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說法一直存在,然而,多年來,在中華大地上,還沒有一處考古遺址能證明這一說法。直到2007年,良渚古城遺址被發現,良渚文化被證實已進入文明時代,從而成為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實證。
大型歷史文化類紀錄片《良渚》,共四集,講述自1936年良渚文化被發現以來,幾代中國考古學家苦苦探索,孜孜以求的發掘研究歷程,他們用實實在在的發掘成果證實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存在。
玉器是良渚文化中極為引人矚目的出土器物,良渚玉器,出土有上萬件,不僅數量多、器形大、工藝精湛,而且良渚人還用玉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禮儀制度,用以標識身份和區分階層,“藏禮于玉”,在國內史無前例,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2007年發現的良渚古城是目前發現的中國以及東亞地區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千年同時擁有城墻和水利系統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好、考古認識最清楚的都邑遺址,而且良渚人建城,高低有序,“國”“野”有別,“藏禮于城”,對后世影響甚大。
大約距今4300年前后,輝煌璀璨的良渚文化突然衰落,其原因雖無定論,但良渚晚期的諸多遺跡表明,當時社會動蕩,加之水患頻襲,千年良渚終于落幕。不過良渚文化并未消失,它在與其他地區史前文化的對抗與融合中,開啟了新的生命歷程,融入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中。
2019 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向往》
《向往》講述的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延安電影團、拍攝人民電影的故事。在那炮火硝煙的年代,一群富有愛國熱情的青年藝術家懷著對革命圣地的向往奔赴延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拍攝了第一部紀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影片膠片在送往前蘇聯沖洗的過程中消失在戰亂中。這部電視紀錄片以中國紀錄電影后輩重走初創之路和尋訪電影及電影人創作初心的過程為框架,再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年代勇擔民族獨立和復興的歷史責任,重溫延安精神。借助一段尋訪之旅,透過塵封在膠片里那一張張青春生動的面孔,再一次感受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對勝利和理想的向往之情。
在尋找的主線中,主創團隊帶領觀眾重新回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故事中再現冼星海、袁牧之、吳印咸等當時的熱血青年,講述他們的家國情懷、他們的人生選擇甚至是他們的夙愿與遺憾,再現延安電影團從創立到發展篳路藍縷的初心故事,展現抗戰中的延安如同燈塔般照亮各地奔赴而來的青年的內心。尤其是延安文藝座談會后,廣大文藝工作者包括延安電影團成員,投身到火熱的革命斗爭中,用他們鮮活的形象感動觀眾,用藝術的力量帶領觀眾尋找初心、堅定信仰。
拍攝過程中,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影學院、俄羅斯國家檔案館、俄羅斯電影資料館等專業機構的資深專家作為本片的顧問、撰稿團隊,成為本片在專業性、史實嚴謹性等方面的有力保障。
本片歷時近三年,在中國北京、延安、西安、保定、忻州、上海、武漢、沈陽及俄羅斯莫斯科、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等多地取景拍攝,發掘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俄羅斯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等多份一手資料,有很多珍貴文獻為首次披露。用文獻和背后的故事,勾勒出一個個波瀾壯闊卻又生動可親的紅色故事。